符合写作要素。
\n
再往下读,是有些口语化。
\n
“母亲啊,一辈子就没闲过,天不亮就起,摸着黑才歇......她心善,能容人,和邻里从没红过脸,有啥好东西总先紧着别人。”
\n
“最让我难忘的是吃饭,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母亲从来不上桌。”
\n
“等我们吃完了,就瞅瞅锅里,剩下了就扒拉两口,要是没剩,她就不吃了,说‘不饿’。”
\n
.....
\n
“母亲包的饺子那叫一个香,是穷日子里唯一的念想。”
\n
....
\n
“再破的衣裳,经她的手,总给我们拾掇的干干净净。”
\n
...
\n
“家里人多,那口烧柴火的大铁锅,死沉死沉的。”
\n
“端上断下,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力气活。”
\n
“现在想想,母亲那瘦小的身子,哪来那么大劲儿。”
\n
.....
\n
文字十分的朴实,采用了散文的方式去回忆,从小时候母亲干活再到当时还是集体分粮食时候,母亲的辛苦。
\n
并没有用很华丽的辞藻,例如什么累的满头大汗,急的气喘吁吁这种词语。
\n
就是简简单单的白话,简简单单的叙述了一下母亲当年都做了什么。
\n
但是字里行间之中却让人看到了一位母亲。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