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崔岘先拿《毛诗序》开刀,后称二十经皆有漏,如今还未正式出面,十问《尚书》便镇压全城老儒!
接下来,《尚书》会迎来怎样的挑衅?
经学神圣权威被质疑,阶级政治利益被侵犯。
那些藏匿于黑暗中的人,出手了。
数十封信件,如雪花般,先后送去了开封岳麓书院。
“都烧了吧。”
书院教习屋舍内。
老山长桓应先生看着案上那数十封信件,笑呵呵道:“老头子我,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咯。”
“还哪里有闲工夫,理会他们这些琐碎事儿。”
烧了?
听到这话,班临先生、荀彰先生互相对视,默默将一堆信件丢进了火盆。
这些信件的署名,来头一个比一个惊人,他们写信过来,无非都是同一个目的——
打探询问桓应先生,是否有把握压制住崔岘。
显然,崔岘近来的表现,让一些人坐不住了。
十几封信件很快便燃烧殆尽。
八月酷夏。
火盆旺盛,屋舍内空气越发黏腻炙热。
在班临先生、荀彰先生担忧的注视下,桓应先生紧了紧身上的棉衣,伸出枯老的手,靠近火盆取暖。
“咳咳咳——”
老先生咳嗽几声,而后从袖中取出一块洁白无瑕的玉圭,随手丢给对面一位头发微白的蓝衣老者:“小季甫,接着。”
这简单一个动作,让教习屋舍内的班临、荀彰、季甫三人神情剧变。
季甫先生手忙脚乱接过那玉圭,提高声音怒道:“您是年纪大了,脑子也不灵光了,要把整个岳麓书院砸在我手里吗?”
这块玉圭,是岳麓书院山长的信物。
代表着山长之传承。
所以季甫先生此话,并非夸张。
见季甫这般恼羞,老山长闷声笑了片刻,这才戏谑道:“那便砸你手里吧。”
“反正……我快死了。”
此一出,满堂俱静。
如今外界只知道,崔岘称二十经有漏,桓应先生受邀回开封,镇压此经贼。
但其实,十多年不理俗务的老山长,岂会因这点小事出山?
82岁的桓应,已经到了灯尽油枯的时候。
他此次返回开封岳麓书院,并非是为了登台同崔岘辩经,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