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上一蓝一紫两道身影格外醒目。
左侧着靛青云纹袍的正是临渊知州杜如晦的嫡长子杜明远,此刻正执银壶斟酒。
右侧轻摇泥金折扇的紫衣公子,则是百年望族崔家的嫡三子崔玉珩。这位贵公子,诗风却最是守旧。
"杜兄这首《雪霁》,'千山浮雪照晴空'一句,气象开阔啊。"崔玉珩轻摇折扇,紫衣上的金线云纹在灯下流光。
杜明远抚掌笑道:"崔兄的《咏梅》才叫绝妙,'暗香浮动月黄昏',颇有林处士遗风。"
二人谈笑间,目光却不时瞥向角落。逍遥正懒洋洋地倚在窗边,任由方清荷将剥好的橘子瓣喂到他嘴边。赵冷月不知何时已经离席,只余一缕淡淡的茉莉香还萦绕在座垫上。
"看来子爵大人今日兴致不高啊..."
"惭愧惭愧,比逍遥公子差远了..."
厅中央的文士们吟诗作对,时不时朝这边投来敬畏的目光。逍遥举盏遥应,权当回应。
"大哥不去作一首?"方清荷递来橘瓣,眼睛亮晶晶的。
逍遥就着她的手叼走橘肉,含糊道:"他们玩得正高兴,何必扫兴。"
确实高兴,自从确认他不会下场,那些文士们吟诗声都洪亮了几分。有个胆大的甚至开始点评:"要论意境,当以子爵大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为尊..."
"噗!"逍遥突然呛酒。这句他当时抄的诗,如今竟被供上神坛。
席间觥筹交错,杜明远正与崔玉珩品评新得的徽墨,忽听堂中传来一声刺耳质问:
"今日如此盛况,却为何不见那位逍遥才子的诗作?莫不是看不起我等?"
满座哗然。众人循声望去,但见角落处站着个青衫书生,面容陌生,显是外乡来的愣头青。
那书生见众人注目,愈发意气风发,竟拍案高呼:"怎得无人应答?莫不是逍遥才子没来?亦或是江郎才尽不敢来了?"
杜明远手中银壶"当"地磕在案上,眉间朱砂痣都气得发亮,这蠢材可知之前有人这般挑衅,换来了怎样的千古绝句?崔玉珩药囊里的雪魄香都压不住冷汗,扇子急摇:要命。
席间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几位文士交头接耳,终于有人认出了那书生:
"这不是隔壁青山县的张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