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
\n
此话一出,便引起了在场众多大臣的讨论。
\n
许多心中有隐忧的人开始表示,越王府已过于强大,而重瞳之象更是让人担忧。
\n
若徐煌真如其父徐闻一般,日后能担当大任,会不会如魏文帝曹丕那般,夺了大明江山?
\n
随即,一名较为激进的朝臣提议:“既然此子异象如此,且早已表现出非凡之资,恐怕日后必将对现有格局产生巨大冲击,若今后成为帝王之资,不如早早将其剥离出越王府,远离朝政,避免未来政权之争。”
\n
此言一出,顿时在朝堂之上引起轩然大波。
\n
虽有部分人暗自附和,但更多的人却对这一提议深感不安,尤其是那些与越王府有着深厚关系的官员。
\n
他们认为,这种因为异象而产生的猜测,既不公正,也不符合治国安邦的长远之道。
\n
无论朝臣们如何讨论,最终还是看皇帝的立场。
\n
此时,成化帝朱见深坐镇朝堂,心思深远,若有所思。
\n
朱见深自幼得越王徐闻教诲,徐闻不仅是他的重要恩师,亦是大明政权的定海神针。
\n
作为一国之君,朱见深深知,朝中众臣的言辞各有立场,但国家的未来,必须由大明的根基和稳定性来决定。
\n
成化帝思索片刻,继而开口:“重瞳,虽为帝王之象,然皆为传闻,若仅凭此言,就对越王府进行过多干预,岂非为天下臣民树立了不公的先例?”
\n
他的话语既有深度,也有力量:“此事,须慎之又慎,不可草率决断。”
\n
朱见深的态度坚定,言辞之间,彰显了其对越王府及其未来潜力的尊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