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冷雨初歇,越王徐闻亲临京都皇居大殿,亲主持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典。
\n
“诸藩再封、东瀛更制”之议。
\n
两侧文臣武将分列,厅中跪坐的,是自各地陆续归附的百余日本大名。
\n
各人身着旧式礼服,面色沉肃,有人低头不语,有人窃窃私语,无不心存忐忑。
\n
他们不知道越王今日是来赏,还是来罚。
\n
自京都陷落起,越王大军所向披靡,横扫关东。
\n
天皇与幕府将军双双纳降,各藩主也纷纷上表请罪。
\n
但他们清楚,一纸请罪,并不等于赦免。
\n
他们都等着越王出手,看这位大明帝国的封疆之主,会如何处置他们的命运。
\n
大殿正中,徐闻负手而立,目光如炬,望向全场。
\n
他已年过八旬,但身姿挺拔,声音如钟:“倭地既归大明,自当正本清源、定纲立纪,自今日起,废日本国名,改为东瀛行省。”
\n
倭,是中国历代王朝对日本的最早称谓之一,含有“矮小”或“卑微”的贬义。
\n
随着日本人熟知汉文化,终于知道了这不是个好词。
\n
“倭”字逐渐被日本统治阶层所厌恶,他们深以为耻。
\n
为摆脱这一称谓,表现自身文化与政权的“正统”与“独立”,日本朝廷主动向唐朝改称为“日本”,意味日出之地。
\n
有传闻说是武则天赐下的“日本”国号,官方史料无记载。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