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百官齐贺,言辞中皆称徐林年少有为,是自武国公徐华之后,朝中难得一见的将才。
\n
甚至有兵部尚书在酒宴上赞道:“若再有十年磨砺,徐林可镇一方、可为国柱!”
\n
有人还悄悄揣摩,若朝中将来真有战事,成化帝第一个派出的,恐怕就是这位年仅三十出头的镇虏将军。
\n
而对于辽东战后局势,朝廷很快召开内阁会议,商议后续策略。
\n
首辅徐谦提出三策:
\n
一曰修堡筑墙,防隐患再起。
\n
命工部调拨银两,在边境修筑新一批边堡,整合抚顺、辽阳、开原防线,建立“三关五哨”体系,构成互为犄角的防御网络。
\n
二曰迁民屯田,固边养兵。
\n
调中原流民五千户入辽屯田,赐牛具种子,设营建田,不仅解决流民生计,也稳定边防,兵可农、农可兵,养兵于野而不扰朝廷之粮。
\n
三曰安抚归降,化残为顺。
\n
派通事学官前往奴儿干都司,教辽东各部落,送汉书、种子、铁器,引导其纳贡守法、耕作为生。
\n
于谦拍板一句:“今日用兵,是惩戒,日后用政,是长治。”
\n
首辅徐谦亦表示:“大明不为屠戮女真而喜,而为边疆百姓免于兵乱而安。”
\n
成化帝点头:“善。”
\n
至此,靖虏之战尘埃落定。
\n
一场灭族之役,换来的是辽东百年安宁,也成就徐林的声威之始。
\n
大明北境,乃至北冰洋,再无反叛的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