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尚书于谦亦出列:“沂王年少仁明,天象亦顺,社稷安定之选,非沂王莫属!”
\n
紧接着,礼部尚书李贤、翰林院学士杨善、詹事府、吏部、都察院一众官员纷纷附议,几乎众口一词:
\n
“请立沂王为帝!”
\n
朱祁镇站在一旁,脸色僵硬,指尖微微颤抖。
\n
没有人,提他的名字。
\n
甚至没有人,客气地称一句“废帝陛下”。
\n
他这个曾为皇帝的人,心头却如针扎一般难堪。
\n
朱祁镇心中悲愤交加,满腹怒火险些冲出口,他很想质问这些官员,难道他朱祁镇不是宣宗嫡子?不是正统皇帝?
\n
只是因为一场失败,就连归位的资格都没有?
\n
但他终究忍住了。
\n
他不敢。
\n
当年的土木堡之败,不只是军败,更是国耻。
\n
朱祁镇知道,若非越王徐闻替他保住了命,如今他恐怕连站在殿上的资格都没有。
\n
越王……他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n
就在众臣表忠沂王之时,徐闻坐于一侧,静静听着,一言不发。
\n
直到所有奏议都落,百官俯身待命,整座大殿陷入肃穆的沉寂。
\n
忽然,徐闻起身。
\n
他缓缓走到中央龙椅前,面朝群臣,声音清晰传出:
\n
“沂王,乃储君之子,本应继统,但社稷非一人之私,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