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的性子。
\n
在这件事之后,朝中不少人暗暗记住了越王的一个特点:
\n
虽为宗室亲王,却不喜铺张,不纳奉承,是真正有骨气、能断事的大人物。
\n
民间更是传得热闹。
\n
茶楼酒肆里,老百姓谈起此事纷纷称道:“听说越王连朝廷花钱为祖宗立碑都不肯,实在有节气。”
\n
有人感叹:“越王殿下之风骨,真乃千古稀有。”
\n
又有人评论:“有越王在,大明之福也。”
\n
这些话传到徐闻耳中,他只是淡淡一笑。
\n
活了这么久,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没见过?
\n
无论是风口浪尖的朝局暗斗,还是民间口耳相传的浮名虚誉,徐闻早已看得透彻。
\n
他自问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守祖规,知分寸,不忘本。
\n
而他传出去的那句:“祖墓已修,不必劳烦朝廷”,不仅仅是一次对谄媚者的婉拒,更是一次对朝堂风气的警醒。
\n
皇恩浩荡,也不能成为攀附的借口。
\n
尊祖敬宗,也不能沦为官场交易的筹码。
\n
徐闻的话不重,却比重锤还沉,直接敲在那些人心里。
\n
原本想要借机效仿石亨“献孝”的官员们,在听到越王的回复之后,全都偃旗息鼓。
\n
连在翰林院里动笔准备碑文的书吏,也悄悄把草稿揉成一团,扔进了火盆。
\n
自此以后,朝中风气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