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好,那我们再看讲义,我们看讲义第三十九面。
\n
三十九面是说「约佛**,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这个是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十法界的因果法则,就是一个恒转如暴流。
\n
我们再看约世间法,就是依儒家的思想,「约世**,何不独然。」就是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他也是强调因果。
\n
「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孔子他的思想也不是一种断灭见,也不是自然有。怎么知道呢?因为孔子他在赞,这个赞就是赞美,用文辞来赞美,赞美什么呢?就是赞美《易经》。赞美《易经》的在刚开始就讲出一句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以看的出来孔子的思想,也是讲一切法有因缘的,有一个轨则的,不是一切法自然有的。怎么说呢?就是「积善之家」,这个家庭里面经常行善的人,他以后的果报「必有余庆」,这个指出以后会得到良善的子孙,以后的家庭,可能就是财富、声名、富贵、眷属等等,会有各式各样的可乐果报。反过来这个家庭「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家庭经常造恶业,这个家庭以后会怎么回事呢?「必有余殃」,这个家庭以后要出败家子了,有灾祸的事情出现。
\n
在《太上感应篇》也讲一件事情说:在扬州有一个卖米的人,这个卖米的人,本来是一个很贫困的人,白手起家。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他把这个卖米的秤斗做了手脚。做了手脚以后,就是看起来比实际的还重,事实上没有,但是它看起来比较重,就偷斤两。经过几年以后,他努力的经营,也富贵起来,生了两个儿子,非常可爱。有一天,他在家里面喝酒,很高兴就跟太太说:「我是一个本来什么都没有,现在有钱,妳知道怎么回事吗?」他太太说:「我不知道。」他说:我就是把这个秤斗,如是如是的做了手脚,所以现在这么快有钱。
\n
他太太听了以后,就很伤心,就准备要跟他离婚,这个先生说:「妳为什么要离婚呢?我们现在很有钱。」这个太太她可能是多少读过儒学,她说:「我们这样子做是伤阴德的,以后这个家庭会出不吉祥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