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意思。
\n
这一段是说明业由心生,但是业也是由心而转,业由心转。佛法的理论是说,这一切的罪业,是我们这一念心生起的。但是你也不能够把这一念心消灭。为什么呢?这一切的功德,也是你这一念生起,这整个关键,就在迷、或者是悟。佛法讲不二法门,离开你这一念妄想,没有真如佛性,离开你的无明妄想,没有真如佛性。你应该用清净的正法,来熏习你的妄想,它就能够慢慢的转成真如。你要像外道修无想定,把这个妄想给息灭,你也不能生起功德,就一滩死水。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修行要知道消息,这讲转变由心。
\n
好,我们再看丙三的结劝,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大家请合掌。
\n
丙三、结劝
\n
念佛虽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损人利己之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之行。若宿业,若现业,皆仗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为之消灭净尽也。
\n
—复康寄遥书—
\n
好,我们加以说明,这一段是一个结劝。
\n
念佛,就是我们这一念心来专一的、相续的来忆持这一句的万德洪名,当然念念之中,能够消除我们过去的罪业。但是,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你所持的这个佛号是万德洪名,但是你能持的这一念心要注意,它也是关键!你能持的这一念心,有颠倒的情况,也不可能跟佛号相应。
\n
怎么才能够跟这个佛号相应呢?这下面讲出一个标准。
\n
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就是你要能够对这种罪业生大惭愧,对未来的果报生大怖畏。这种对于黑业的惭愧,对于不可乐果报的怖畏,来转众生损人利己之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之行。这等于是发菩提心,把保护自我的这种无明、自私自利的心,变成普利众生的大菩提心。
\n
这个菩提心生起有什么好处呢?
\n
则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9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