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一方面念,一方面我们知道念到第几声,然后听得清楚,这个时候,妄想就慢慢慢慢消灭掉了,一心不乱的功德,慢慢就能够成就。这个是用十念记数来帮助我们净念相继。
\n
我们看附表第六、「止观体性」。
\n
附表六—止观体性
\n
[止]:以善缘心,心一境性,诸三摩地,悉皆摄为「奢摩他品」。
\n
—《菩提道次第略论》—
\n
独处空闲,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
\n
—《解深密经》—
\n
[观]:又凡拣择如所有性,尽所有性,诸善妙慧,悉皆摄为「毘婆舍那品」。
\n
—《菩提道次第略论》—
\n
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即于如所善思惟法内,三摩地所行影像,观察、胜解、舍离心相。即于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徧寻思、周徧伺察,若忍、若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毘钵舍那」。
\n
—《解深密经》—
\n
这个念佛的内容是有止、有观的,我们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内涵,把它加以说明。其实整个修行,你一定要对道次第有一个很清楚的分明,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你才能够有成就的。我们先看止的体性。
\n
一、止
\n
「以善缘心,心一境性,诸三摩地,悉皆摄为『奢摩他品』。」这个「止」就是要有两个条件:
\n
第一个「以善缘心」,要以善法为因缘。就是说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8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