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标题的主要内涵。
\n
我们看这个标题的内容,这个念佛摄心方便法,是成佛的法门,当然是一个大乘的法门。这个法门的内涵,印祖是根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这两个内容:
\n
都摄六根,就是一句弥陀念诵听,成就一个专注力;
\n
净念相继,就是十句成片三三四,成就一个相续力。
\n
就是两种力量:一个专注力;一个相续力。我们加以解释。
\n
一、专注力
\n
[一句弥陀念诵听],就是一句弥陀是我们所攀缘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一个所归依的境界,万德洪名。万德洪名在我们内心的造作,所谓的熏习,它是有三个次第:
\n
念,就是念从心起,这个佛号怎么会有呢?从我们这一念的信心跟愿力,这信愿的心,如理的作意给创造出来;如理作意以后呢,第二个次第、诵,靠我们嘴巴嘴唇的活动,把这个声相给创造出来,使令这个所缘境更明显。前面的念从心起,我们只是一种归依的心情,并没有声相,嘴巴一活动以后,就创造一个明显的声相;把这个声相创造出来干什么呢?听,再把这个声相给听回去,再听回去。这样子的这一个佛号、这个万德洪名经过我们这三个次第的运转,它就能够所谓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就是相应,我们的心就跟佛号相应。换句话说,我们这一念心,就跟阿弥陀佛的功德大海相应。要以印祖说: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就是这种境界,就是一句弥陀念诵听,这当中的内涵就是专注力。
\n
我们前面讲止、奢摩他的时候,什么叫专注力呢?就是:善取所缘境的相貌。我们这一念散乱的心,你刚开始抉择一个所缘境,当然前面说过,我们最后的抉择,是以名号为我们的所缘境,在修行的时候,你必须要使令这个佛号的声相,在你的心中清楚分明的显现出来,使令这个佛号在你的心中、这个明了的心中,清楚分明的显现出来,这个叫做「善取所缘境的相貌」。如果你的佛号,在心中根本没有办法清楚分明显现,根本谈不上念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