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二、昏沉
\n
这个昏沉的相貌是心不明了。前面的不寂静,它的明了性是没有失掉的;这个昏沉,就是我们能观的这一念明了性失掉了,沉默,这个是痴,痴心所所摄。
\n
那这时候怎么办呢?宗喀巴大师他提出两个办法:
\n
「思佛像等,诸可欣境。修光明相,策举其心。」有时候我们用功,用五欲的境界来诃责自己;但是这个时候的内心的法喜,还没有生起来,我们修行人会有一种类似苦闷的感觉。《智度论》说,内心有一种忧,忧的感受生起,它不是苦而是忧。这个意思就是,我们过去很喜欢去那个业处玩,现在不能去。不能去,我内心当中希望的那种清净庄严的功德,它没有生起,我弃舍了五欲,但是佛法的清净法乐还没生起,这个时候是最麻烦的!这个时候完全靠信心在支持我们,内心会有一种沉闷、忧的感受。
\n
有时候这内心明了心会慢慢沉默,特别老参会有这种情况,这怎么办呢?「思佛像等,诸可欣境」,这个时候你看看佛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等」就包括依报,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这都是我们以后所要依止的处所,把我们内心那个欣求的心,那个快乐心给带动起来。因为前面的昏沉是一种沉默,这个时候把沉默的心给提起来,太沉了,提起来,就是思惟佛像等等,用你欢喜的境界,来把这个沉默的心提高。
\n
或者「修光明相,策举其心」。或者你就把眼睛打开,这个「修」者取也,你依止眼根,取莲花灯的光明。有光明相,它就能够使令我们这一念黑暗的心能够策举,策举我们这一念黑暗沉默的心。所以你要昏沉的时候,你不能闭眼睛;你一闭眼睛,你的昏沉更严重。正常的情况是合眼没有错,但是你一昏沉的时候,眼睛要打开,你去寻求附近有没有什么光明的相状好取,就去取那个光明相,这个对治昏沉。换句话说,我们在佛号当中,一个标准的相貌,是要明了寂静、寂静明了,明静而住,这是一个念佛的标准相貌,即明了又寂静,寂静又明了,明静而住,这是一个标准的相貌,只要当中有不明了、不寂静的情况发生,都应该对治。这是讲到摄心的方便,跟破除障碍的方法。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