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斋戒、菩萨戒,而且供养三宝,多少修善。当然在家人的积功累德就是比较有限,这个是中辈的。第三个,虽不能出家,而且不能修诸功德,但是闻三宝功德,欢喜信乐,他的能力,你要他修诸功德是没办法办到的。但是他听到三宝功德,听到有人修善,他欢喜信乐,随喜赞叹,这个是第三辈的人。这个是就着他修行上有优、有劣,而分出三辈的别相。
\n
但是就它的总相来说,「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所以《无量寿经》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一个往生的正因,这个是说明菩提心,它是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n
什么是菩提心的内涵呢?
\n
以下说明:
\n
「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之心。」
\n
这个无上菩提心,就是「愿作佛心」。就是说我们一个念佛人,我们内心的思想,希望依止我们念佛的功德力,急速的成就无上的圆满佛果,拥有作佛的心。我们希望能够改造现在的生命,不希望在三界里面流转,就算是诸天的快乐,我们也不愿受生,这个有漏的世界,多诸过患。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我们为什么要成佛呢?就是要广度一切众生,为利有情愿成佛,因为只有成佛才能够究竟的度一切众生。怎么度众生呢?「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之心」,佛陀度众生,当然他有佛国土,他有依报正报的庄严,来摄取众生到他的国土去修行。所以这个菩提心,它有
\n
三个次第:
\n
一、愿作佛心
\n
二、度众生心
\n
三、接引众生到他的国土去修行。
\n
这个是说明菩提心的内涵。
\n
第三科是个结劝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