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缘」。
\n
你看佛陀在《阿含经》,有的弟子遇到佛陀,佛陀对他特别关心,那个罗睺罗尊者,有的弟子,佛陀对他关心的程度就比较淡薄,有弟子就讥谦,说:「佛陀您怎么能够有不平等心呢?」佛陀说佛的境界是完全平等的。佛陀不动念头,这个是因缘力故,完全是众生的因缘所招感的,就是你个人的业感,佛陀对这件事情,他不表示意见,他本身没有爱憎取舍。
\n
但是佛陀跟众生产生的差别相,完全是众生自己的业感所形成的。就着佛来说,佛陀是「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他没有爱憎取舍的心情,你能够见到阿弥陀佛,他见不到阿弥陀佛,不是阿弥陀佛对你特别好,阿弥陀佛的大悲心,昼夜六时普遍的去摄受众生,而是你跟他缘深,你看到了。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在抉择所归依的佛的时候,理论上,十方诸佛都是我们归依处;但是,就着我们今生要求生阿弥陀佛国,这个因缘来说,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归依处,就因缘来说,这第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
\n
第二点,阿弥陀佛所表现的相状,一般来说有有三种相状:第一个,阿弥陀佛的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就是你要观想、观像,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可以!你也可以以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有十种功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你一一的去思惟他的功德,当你的归依处,也可以!第三个是弥陀的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也可以!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跟弥陀感应道交有三种境界:第一个是相状;第二个是功德;第三个是名号。
\n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他也为我们抉择。他说,三种都可以感应道交,是的,但是讲到一切的念佛当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在所有弥陀的所观境当中,我们要考虑到最简易,这个所观境即使在临命终的时候,都能够现前的,最稳当、最有把握的,莫若信愿专持名号。就是说你以名号为归依境界,有个好处,它简易而稳当,你平常能够相应、临终也能够相应,你看这个是很重要的!你选择一个非常细的境界,你平常的时候,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能够现出所缘境,临终的时候不见得。你在加护病房的时候,在那个地方颤抖的时候,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8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