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露忏悔,对于过去所造的罪要能够发露忏悔。
\n
为什么呢?印祖讲出一个道理:
\n
「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
\n
先讲出一个忏悔的意义,就是「心净则佛土净」。因为我们往生极乐世界,那是一种清净的功德,我们这一念心要有罪业就不容易相应,罪业是不能够招感清净功德的,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怎么样呢,要能够发露忏悔,什么叫忏悔呢,「忏」就是止断未来非;这个「悔」呢,耻心于往犯。
\n
先解释「悔」,悔就是耻心,羞耻对于过去所造的罪业,一种羞耻。这个「悔」是对望着过去,我们这一念心,去观察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或者已经学佛以后,我们也曾经有颠倒的时候,造的杀盗淫妄的罪业,这个罪业一造作以后,前一剎那造作,下一剎那就变成一个种子,被我们的心识给保存下来,保存在我们这一念心的唯识的的心识当中。那怎么办呢,已经造的怎么办呢,怎么改变那个罪业的势力呢?
\n
佛陀讲「悔」,就是你思惟你过去的罪业,然后你深重的诃责自己,当然诃责是诃责那个烦恼,诃责能造业的烦恼,我不应该这样子做的,我在佛前深重的诃责自己。罪业也是无自性的,它也是因缘生,它加上你这个诃责的因缘以后,它会从所谓的增长业,转成不增长业。唯识说,它从一种强大的识,能够得果报的这个业力,转成不能得果报的,它业力羸弱。这个地方要注意,要转成不增长业必须要「断相续心」!就是你过去造罪业,那个烦恼的等流,被你一诃责以后,它势力被你消灭了,也就是说你依止贪烦恼、瞋烦恼,烦恼一诃责,它不活动。这样子烦恼一停止以后,罪业也跟着转,这个是「悔」,对望着过去罪业的一种羞耻诃责。
\n
「忏」是对望着未来,止断未来非。这个时候你在三宝面前,在你的上师面前发愿,从今以后不再造作。过去的种种,譬如过去死;今日的种种,譬如今日生。这个时候你发愿,以一种强大的愿力,来做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这就是忏悔,这个是讲忏悔的方法跟意义。忏悔以后呢,必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