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三部经,第一部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的宗旨就是信愿持名三种资粮,以坚定的信心跟愿力来忆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信愿持名。
\n
第二本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宗旨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真正的修净土,要发起无上的菩提心,我们厌恶三界的生死,我们希望追求无上的菩提,你要有这种信愿,有这种信愿以后干什么呢?一向专念,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两部经都是以持名为主,都是以阿弥陀佛的名号为我们的所观境。
\n
第三部是《观无量寿佛经》,这部经就是观想、观像,总共有十六个观法,就是观察极乐世界的依报,或者是琉璃地,或者是宝树宫殿楼阁等等依报的庄严,或者是直接观阿弥陀佛的正报,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的身相,就是观察极乐世界的依报跟正报的庄严,这也是一种方法,就是《观无量寿佛经》,观察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这样子也能够跟弥陀感应道交。印光大师说「此名净土三经」,印祖就把这三部经,把它安立一个名称,叫做净土三经。
\n
这三经它的内容是什么呢?「专谈净土缘起事理」,这个「专」就是专门,专门来介绍净土缘起的事跟缘起的理论。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佛法是在诠释诸法的真实相,告诉我们这个宇宙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要以佛的知见,来观察这个世间,它是有两个部份:一个是属于事相,就是现相界,或者我们讲世俗谛。这个现相界就是一种因缘果报。广泛来说就是有十法界染净的因果,有六凡法界杂染的因,而招感六凡法界杂染的果。有四圣法界清净的戒定慧的因,招感四圣法界的无漏的法身、般若、解脱的功德,这个都是属于缘起的事相。广泛来说,就是十法界的染净因果,这个都是属于差别相。又以天台宗来说呢,无差成差。
\n
这个地方是讲净土缘起的事。换句话说,它这个地方所谈的在十法界当中,是专门谈佛的法界,就是谈阿弥陀佛,祂过去是怎么样依止一种清净的本愿,开始发四十八愿以后,积功累德,创造一个极乐世界,这个果地的功德。祂又怎么安排一个方法,怎么样安排一个因地,使令我们凡夫能够依止这个因地而修行,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就着净土缘起的事相,可以说是修因证果。不过修因证果,我们看《阿弥陀经》的结构,或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