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办法来摄受众生,使令他能够转凡成圣,这是重点上:我们内心不是跟烦恼相应,不是跟个人的贪瞋烦恼相应,完全是清净心、大悲心。所以虽然每一个善知识的法善巧会有冲突,但是这是个人的因缘问题。
\n
譬如说我们看《法华经》,智者大师有批注,隋朝智者大师,但是三论宗的嘉祥大师,他有时候也会指出智者大师讲错。窥基大师他不指名道姓,但是他有时候也会暗示《法华文句》里面这句话他不同意。但是,善知识这只是对于事情的一种看法,他没有烦恼相,他只是表现法的一种争执而已,他不是随烦恼而转,不像我们凡夫的对立,不是的。
\n
所以说这时候,灵岩山的住持就没有了,事实上就印光大师做住持了。他临终的时候说,这件事情要解决,不可以久悬,不可以老是这样放着空着,不行。这时候就命令妙真法师来当住持,当然印光大师的威德,他一这样讲,大家都表示同意。「乃詹十一月初九,为升座之期」,这个就好吧!预定十一月初九,拟订在十一月初九,印光大师说这个太迟了,因为印光大师往生的时间比这个早,他意思要亲眼看到这个升座,说太迟了。就改初四,他说也太迟了,「初一」,「好,可以!」果然:
\n
【初三晚,语真达等云:「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初四早一时半,由床起坐云:「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讫,即大声念佛。二时十五分,索水洗手毕,起立云:「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竟,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延近五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n
这段是正式说明,印祖他临终的情况。到了初三晚上就告诉真达法师等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特别,「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n
我们念佛的人,就很容易把印祖这句话给忘掉,「恳切至诚」,我们就是很随便的念佛,不知道这种恳切跟至诚的重要性,这个恳就是诚的意思,恳跟诚都是一个真实而不虚妄的意思。就是说恳切至诚这个地方,表达了两个意思,就是你念佛的时候,你一定要有一个真实的信心,以及坚定的愿力,心中没有妄想。如果你念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8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