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人奔走相告,女儿能挣钱、能养家,成了许多穷苦人家的希望。
\n
然而,使团并未就此满足。工厂内部规定,所有入工厂之人,必须参与扫盲识字班学习,识不得字者,无法晋级、无法涨薪。
\n
识字班每日晚课一个时辰,由特地从东大陆带来的先生教授,从最基本的字词教起。
\n
识字班按月测试,满一个月需能识二十字,两月为一轮考核。
\n
考试通过者,日薪立涨一文,若连续三轮皆过,更有机会被送入更高一阶的学习所——学习手工技艺或管理事务。
\n
可若连续两次不过,便要从工厂开除。
\n
这一规定在最初引发了不小的非议。有妇人哭诉道:“我识不得字,小时候没学过,如今年纪大了,叫我怎学?”
\n
管事只是道:“识不得字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工账如何记?物品如何识?账目如何对?我们出这么多的钱,就是要识字的人。不识字要你有什么用?”
\n
话虽重,却也击中了许多人的软肋。
\n
那些原本对识字无感的女工们,一个个开始正视学习。有人用饭后时辰偷偷描红,有人求字识图,不惜在屋角点灯苦读。
\n
甚至有些原本只在家中操持家务的老大娘,也央求女儿带她去学,哪怕一个月只认几个字,也不愿被人笑话为“睁眼瞎”。
\n
男人们原本不屑女工制度,可很快他们也吃上了使团的规矩。
\n
为了安置更多壮力,使团在工坊之外另开设了重工厂,专门招募成年男子做体力活,如搬运、建材、开垦、修渠等等。
\n
每日劳作所得按劳分级,轻工三文、重工五文、长工七文,一视同仁,但前提亦是同样要识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