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顺便改善一下他们的基础条件,这样才能形成贸易链条。”另一名政务人员也补充道,“我们也不能总靠自给自足来撑。”
\n
众人点头,这话在理。
\n
“但派谁去?”有人提问。
\n
祝欣扬了扬眉:“当然是我们准备好的‘火种使团’。”
\n
早在一个月前,基地便筹建了一支跨世界沟通队伍,内含外交官、翻译员、医疗组、技术指导、运输保障队伍等二百余人。
\n
他们经过了七天的培训,熟悉了两国的语言,还各自携带了大量用于示好的礼物。
\n
而关键的是,这一次出使,得到了祝欣的亲笔信和她儿子秦回所赠的信物。
\n
秦回虽未自称帝王,但其在大晋的地位可比皇帝。他的信物一出,便是一道急令,直达王朝。
\n
在这种加持之下,使团轻而易举来收到了大晋宫廷的欢迎来信。
\n
雨后天晴,使团自东边新建基地启程,沿途穿过三州五郡,进入大梁王都。
\n
道路虽不通畅,但越野车的动力极强,一路碾压泥泞而过,所过之处,尘土飞扬,留下一道笔直的车辙。沿途百姓围观不已,还有不少人在车辙上跪拜,如拜庙里的神佛一般虔诚。
\n
这一路的轩然大波,只是开始。
\n
抵达王都城门时,守门将士严阵以待。
\n
使者出示秦回的印信与宫中的信物,守城兵卒虽心中惊疑,却也不敢怠慢,连夜上报朝廷。
\n
当日,使团被允入京,暂居天宁驿。幼帝诏令设宴接待,并召文武百官齐聚殿中,欲亲见“海之彼岸”来的使节。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