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士把一团棉花轻轻塞进多尼的鼻孔。
「请王爷回府歇息,这几日您可能会发低烧,待低烧结束,您这辈子都不会得天花了。」
旗主带头,其馀人自然不好推脱。
都统丶协领丶参领丶佐领们排着队,挨个让医士把棉花塞入自己鼻孔,然后离开。
「王爷大义,下官感激不尽。」
洪承畴拱手道。
「亨九,兹事体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你可千万要上心,若能像南城那般就很好。旗内偶有不满,本王也会尽量压制。」
「下官恭送王爷。」
信亲王多尼上马,叹了一口气,纵马回府。
……
京城试点,首选南城。
内城试点,首选正蓝旗。
逻辑很简单,命贱的先上,命贵的后上。
午门游行的意义在这一刻终于显示出来了,舆论预热,人尽皆知。
紫禁城,乾清宫。
太医院使吴庸虚弱地迈过门槛,脸上贴着膏药,胳膊吊着纱布,整个人看起来狼狈的不行。
「臣拜~」
「算了算了,赐座。「
顺治一看你人都这样了还跪个屁,老实坐着吧。孝庄多次教诲,对太医对御厨要客气些,不能让他们心存怨恨。
……
「吴院使,朕请你来是有一件事一直下不定决心。你说,朕和太后还有宫人们需要种苗吗?」
「皇上和太后乃万金之躯,不宜涉险,无需接种。但宫人们需种~」
「为何?」
「倘或四九城的旗民还有宫人们都种了,京城就再无天花病人,危险自然就消失了。」
「原来如此,朕明白了。」顺治赞叹道,「吴院使,你能如此深入浅出的剖析问题,由此可见,你的医术绝不亚于华佗。」
「不敢不敢,臣这点医术不及华佗之万一。」
「你去准备吧,朕给你口谕,紫禁城除了太后和朕,人人必须种苗。」
「嗻。」
吴庸晃悠悠离开乾清宫,慢悠悠离开紫禁城。
望着密布天空的铅色阴云,他也长叹了一口气,叹气的意义复杂,有庆幸丶有感慨丶有后怕。
出了午门,登上自家马车。
「去南城兵马司。」
……
南城。
兵马司胡同和史家胡同一带焕然一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