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多娜跟许生辉有几个月没联系了。上回见面是春节,两人也没多说话。现在他们俩是有事说事,没事不说别的,仅维持表面的家人关系。她把握不好跟许生辉的界限,索性就少说话,少干让人误会的事。
她挺愿意跟许生辉聊天的,比她在社交软件上跟人盲聊有意思多了。以往俩人都不聊天。自从她去美国后两人频频通邮件,她对许生辉的了解更深入和全面了。聊天是一门艺术。跟人聊天除了能接触到多元的思想,里面的默契和心领神会也很吸引人。她跟堂哥的来往邮件整理出来几乎可以出书,名词的运用,语言的修饰,观点的输出,整体更偏文学性。她跟许生辉的来往邮件……没有完整的对话,没有结构性的语言,大多突如其来,除了当事人旁人看不懂。他们俩的聊天不是即时性的,是许生辉有空了发一个邮件过来,他懒得打字,给你讲一件事掐头去尾,但你在他表述的碎片里就能猜出事情始末。例如他说:爷爷参加完姥爷葬礼回来心里不舒坦,看见爸也不理。
仅这一行字她就能读懂事情的来龙去脉。旁人想看懂,她至少要花半个小时把这尖尖角的一行字给掀开,让你看见隐藏在下面更庞大的部分。两人这样的对话比比皆是。她通常看到不回复,略过,直接讲自己的事就好。她不会把这件事拎出来说,发表她对这件事的态度。
两人的聊天就是他说他的,她说她说,但他们能意会到彼此在说什么。要把他们俩的聊天拉出来给人看懂,批注都要比聊的内容多好几倍。
她跟别人聊天,可能一个小时翻来覆去就那一件事和一个观点,掰开了揉碎了全方位地往里说。她在更年轻的时候钟爱这样的聊天。现在不晓得是不是年龄大了,她更愿意跟契合的老友聊天,问候问候日常,发散发散思维,或只是散漫地坐着就很身心舒畅。
她跟许生辉不再邮件往来就是他来成都,告知他婚讯的那之后。之前俩人一两个月通一次邮件。哪怕微信更方便,他们还是习惯通邮件。大概微信收到就要即时回复,邮件不需要。邮件可以先晾一晾,沉淀沉淀,或忘了就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