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邵辉在一旁接电话,她好像失聪了般,只有手紧紧拽着挎在身上的相机,仰头观察周遭建筑和人群。她们从茶馆往外跑的时候,她本能护着相机。
邵辉挂完电话告诉她,汶川地震了!没几分钟指导老师再次联系她,去汶川!汶川集合!
那一天下午,半个小时前他们还悠闲地在人民公园喝茶,半个小时后就驱车前往汶川。
孔多娜一去就是一年。
再一年后离职,彻底离开新闻行业。
之后至少有二年的时间,她从不在人前提自己从事过新闻。不熟的人问,她找个话给茬了;熟识的人问,诶你学新闻是有什么新闻理想?她说没理想,就是分高怕浪费。
通常人写回忆录,叙事结构无非正叙倒叙插叙……或明或暗或曲折蜿蜒,总归是有一条收放自如的线。孔多娜不是,她是断裂闪回,更像同老友喝茶叙话,正聊着当下发生的事儿,脑海忽然想到早年旧事,很随意地就把旧事扯出来,聊几句抛回去,继续聊回当下发生的事儿。
你说那旧事有多重要?不见得,就是忽然想到了。
就说汶川地震那件事。地震后的几年间孔多娜都回忆不起具体细节,有细节也是断断裂裂,没办法拼成完整的一块儿。如他们仨驱车前往汶川大塞车,最后弃车下来徒步,先经过都江堰……问路时被灾情灾民指引着去了映秀镇,到映秀镇就没再离开了。
之后她跟着指导老师留在成都快一年,一年间往返汶川北川等重灾区,直到做了周年报道才彻底返京。张丹青在当地做了三个多月的志愿者,九月份返校读研究生;邵辉待了有一个月,后面的一年间也频频往返。
直到周年报道出来,她慢慢地在椅子上坐下,细细地咀嚼着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