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简朴的禅房门前,光滑条石围成的方坛内,一颗枝干粗壮藏苍虬的杏树,不知道在那里已经生长了的多少年岁,遒劲的树身皮皸斑驳,爬满幽青色的苔痕。硬朗地伫立在时光深处。
\n
“杏树虽然苍老,但在阳春三月却沐浴了暖洋洋的阳光,杏花就会不慌不忙地含苞待放,在僧俗欣喜的眼光里,翩然绽放出一树的粉白。
\n
“洁白淡雅的杏花,向来不会跟别的花卉争奇斗艳,我行我素地满树银装素裹,纤尘不染地散发着清冽的冷香。
\n
“我想,喜欢观赏杏花的僧俗,喜爱的就是杏花一身幽然的洁净素白,沉迷的就是杏花弥散出来的冷清淡香吧。
\n
“花草树木与佛殿经堂,绚烂与肃穆,并不相互排斥,而是自然和谐。和睦共处之中,彼此沾染了对方的气息。
\n
“四下里飘散的草木气息裹挟着花香,与寺内弥漫的香火气味交融,酝酿出出家人和香客都再熟悉不过的寺院味道。
\n
“寺院树壮花明,感觉就不枯寂,花木之间氤氲着的,从来都是一尘不染的清净。到寺院里,不一定非得拜佛,但是一定要看花。”
\n
写到这里,刘君子觉得,杏树是有生命力的。在这里不妨加说议论,体现出花木的“深”来。于是,就开始抒情一般的议论:
\n
“在芬芳的花草间慢行,或者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下坐一会儿,任由清风佛面,听着青脆的木鱼声和诵经的呢喃吟唱,望云影天光,看繁花似锦。
\n
“当然也可以看落英缤纷,在寂静中什么也不想,由着清净安宁像洁净的水流,洗去周身的浮躁,冲刷掉心里的纠结与苦楚。”
\n
写到这里,似乎是字数还不够。但是,自己的描写、抒情已经完成了。再啰啰嗦嗦写几句,就是画蛇添足了。
\n
好文章不在乎篇幅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