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n
他的办公室门口贴着“非请勿入”的标识,门内却传来敲击键盘的声响。推开门,助理递来一份文件:“苏州张奶奶的桂花蜜溯源视频拍好了,您看是否要加入‘生长周期’数据可视化模块?”张子豪接过文件,办公桌上散落着几张草图,上面画着直播设备与农具的结合设计,旁边还有半杯冷掉的咖啡,杯垫是用太湖边捡的鹅卵石做的,上面刻着“真诚代码”四个字。
\n
“把‘农户手写日记’功能加进去,”他指着屏幕上的后台界面,“让消费者能看到每罐蜜从开花到熬制的文字记录,就像张奶奶平时跟我们唠嗑那样。”王诗嫣不知道的是,张子豪这两年在杭州创办初心互联网科技公司,正致力于用区块链技术为农产品建立“真诚溯源系统”,他桌上那本厚厚的专利证书,第一页写着“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生长周期可视化方法”,发明人栏里是他和几个农户的联名签名。
\n
第二天,王诗嫣没有闲着。她先去附近的超市买了一些生活用品,然后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她学的是中文,加上有直播的经验,找一份文案或者运营的工作并不难。但当她在简历“工作经历”栏写下“前主播”时,却犹豫着删了又改,最终只写了“新媒体内容创作者”。她知道,这个身份标签背后,可能藏着面试官的偏见。
\n
很快,她就收到了几家公司的面试邀请。其中一家叫“梦回大地”互联网公司的面试官看着她的简历,眉头微蹙:“王小姐,你之前做主播的经历……更偏向娱乐化,我们需要的是能沉下心做内容的运营,你觉得自己能适应吗?”
\n
王诗嫣攥紧了手心,指甲掐进掌心:“我明白您的顾虑。”她打开手机,调出自己做主播时策划的几个助农短视频,“这些是我尝试结合农产品特点做的内容,虽然当时流量导向较重,但我积累了用户互动和内容策划的经验。现在我更想做‘真实有温度’的内容,就像贵公司‘挖掘生活微光’的理念一样。”她特意忽略了直播间的打赏数据,只讲了如何与农户沟通、如何呈现产品背后的故事,说到激动处,脸颊微微泛红,像极了大学时在课堂上分享读后感的自己。
\n
面试官看着视频里她蹲在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