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皇帝微笑着跟自己的母亲对视几眼,又看向弟弟燕王、姐姐永宁长公主,还有立在边上的儿子们与长媳谢氏,便转头看向了床边的心腹大太监。后者点点头,唤来了在御前负责起草重要文书的三位翰林学士,摆开纸笔,为皇帝接下来要颁布的重要命令做好准备。
皇帝的身体状况虽然还不错,但这种状态是不能持久的,他也没打算说太多的话。接下来要颁布的旨意,事实上他已经拟定许久了,早已有了定稿。中午让翰林过来,只是起草最后的版本罢了。虽然当时被高阁老打断了,但腹稿已定,皇帝命翰林们誊写出来,并不费什么功夫。此时此刻,他需要的是翰林们将那份按照他本人的想法拟定的诏书,从头到尾向所有人宣读一遍。
皇帝先是回顾了自己成为储君时的经历,虽然没有提到“矫诏”的黑历史,但也承认当时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令先帝感到不满,但他都“很好”地克服了,并且在先帝临终前许诺会打倒权臣,事实上他也做到了,把曹家赶回了西南老家,没有让流着曹家血脉的皇子继承皇位。皇帝认为自己做到了对先帝承诺过的一切,成绩还不算太坏。
皇帝又回顾了一下自己在位期间,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的成就,当中包括但不限于几次救灾、清理黄册以及燕王数次打退敌军、稳固边防等等。他着重赞扬了几位有功之臣的表现——当中没有高阁老,却有另一位目前不在朝的大将,以及燕王父子与仪宾袁燮。皇帝非常热情地肯定了自己的弟弟燕王为大明作出的贡献,盛赞他是一位品德高尚、仁厚果敢的君子。
听到这些赞扬,高阁老一众人等脸都黑了,几乎按捺不住要跳起来抗议。
不过宣读诏书的翰林接着语气一转,就开始说起了皇帝的继承人。
皇帝历数自己的四个儿子,长子有什么缺陷,只得废储;次子有什么不足,又受外家罪过牵连,只能出继;三子如何不堪,只好废为庶人,放逐扬州;独四子聪慧孝顺,无奈年纪太小,不能得到朝臣们的信任与接受。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