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身为黄河边上的县府,受灾程度较轻,并未出现像延安府之地的大规模饥荒。
\n
这样一来,他便可以此做文章,将皇帝的视线转移到饥荒更严重的地方。
\n
至于皇帝去了那边看见惨状之后,当地的官员会受到什么惩罚,那就跟他没关系了。
\n
死同僚不死贫官嘛。
\n
其次。
\n
目前对他的有威胁的便是那些流民了,他担心的是皇帝降尊询问那些流民,那些流民反手将自己一军,说是自己将他们赶至郊外的。
\n
但这一点在细细思索之下,似乎也没那么难解决。
\n
到时候让城中那些大户纠结起一批民众。
\n
然后让那些民众来为自己证明:县令大人是个好官,早就在城内行赈灾之事了,实在是那些刁民太过可恶。
\n
上顿还没吃完就想着下顿,贪得无厌!
\n
而且流民寄居于城内,还让整个潼关都不得安宁,鸡鸣狗盗之事常有发生。
\n
县令大人迫不得已之下,才将他们赶出潼关。
\n
毕竟是刁民嘛,他们怎么能算是人呢?
\n
再不济。
\n
到时候找几个有家眷软肋被拿捏的底下人放出来扛罪:
\n
自己的本意是好的,政令是将流民“迁居”于城郊,结果被底下的人给执行坏了!
\n
如此一来,自己的乌纱帽和项上人头必然便能保住了。
\n
潼关县令念及于此,终于是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