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条路往温泉津町港,只需五里左右,若将路打通,城便可设在益田族地,城外便是温泉津町,大森乡可做城郊。」
益田信太愣了一下后道:「可那里隔着一座山—·
「一座小山罢了,可平,」潘筠放下茶杯,接过话:「我会炼制火药,以火药开山,
事半功倍,将山平了,又可以分出许多土地种植,如此,益田君就不会吝啬山中土地了吧?」
再见面,潘筠一直在和益田信太谈买地的事,这山益田信太已经送给她了,但这麽多人在这里,还是需要买一些可种植的土地做遮掩。
可益田信太一直不肯卖。
薛韶也在一旁鼓动:「益田君也看到了,种地并不怎麽赚钱,相反,商业才是最赚钱的,要是能打通这里到温泉津町的路,各地僧侣和神道来此更加方便,这边少建商铺和客店,他们就只能住在温泉津町港和益田族地,加上海港繁茂带来的商旅·
益田君,人气可带来财气,人和财都有了,城池也就不远了。
倭国不像大明,每个县都是一座城,在这里,家族聚集地其实就是一个大村落。
益田家族依附山名氏,管理这一大片土地,但这里,人口分散各处,都是小村落。
这一片最大的村落就是益田家族。
在潘筠和薛韶看来,他们有点儿类似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坞堡制度。
也是巧了,此时倭国就处于南北朝时期。
坞堡想要发展成一座城可不容易,除了人丶财丶还需要兵力,等这些都有了,才能慢慢聚起一座城。
当年大内氏也是这样发展,最后直逼山名氏。
作为目前山名氏最器重的内臣之一的益田信太,他难道没想过成为大内氏,取代山名氏吗?
那是不可能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取代主上的家臣也不是好家臣。
益由信太就立志要成为天下第一家臣。
薛韶轻声道:「益田君,靠种地积累人气和财富,那得积累多长时间?大内氏发展最快的时候,便是他们下海当海寇,插手倭国海贸的时候。
而今,你有比他们更优越的条件,你不必去做海寇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却能够积累和他们一样的财富,有大明做你的后盾,多少钱财和人口你积攒不来?」
潘筠趁势给他推了一杯茶,轻声道:「益田君,人要看得长远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