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排挤得有多厉害了。
潘筠凑到他身边,低声问道:「曹大人,你这是要学王振吗?」
曹吉祥愣愣地想,原来我这是在学王振?
潘筠见他呆住,就叹息道:「曹大人,您就不是那样的人,您再学,也学不成王振,何苦丢了自己的特色和品格呢?」
潘筠道:「我和王振关在一起的时候,他说了很多话我都不认同,但有一句话我是无比认同的,他说,谁也代替不了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以及,他在朝中的权势。」
曹吉祥:……
潘筠问他:「曹大人,您是什麽时候入宫的?」
曹吉祥不明白她的话题怎麽突然跳到这儿,道:「咱家是七岁的时候家穷,我爹要给我大哥娶媳妇,就把我卖进宫里。所以咱家亲缘断绝,不似那王振,进了宫,六根不净,家中亲友不断,以权谋私。」
明朝的太监是可以在宫里学习认字的。
这一点不得不提老朱家的好。
可能是因为从小家贫,文化知识不够,朱元璋对读书很有执念。
他当皇帝之后,对教育很看重。
首先,民间的孩童适龄都要上学,所以,他大量的在民间开办学堂。
虽然普及率远不及咱建国之后,但明朝建立之后的文盲率的确大大降低了。
因为法律规定了,适龄儿童不上学的,父母有罪,就跟九年义务教育差不多,就是实行上有些困难。
后来,他儿子丶孙子丶曾孙有样学样,将这份政策带到了宫里。
宫里的太监需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宫女需要帮助皇后处理宫务,于是宫里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要读书认字。
所以,皇宫里的除盲率最高。
曹吉祥就是净身之后学的文化知识,他不仅文采好,还会打仗呢。
他曾跟着先帝出征兀良哈,管过京营,实打实的军功太监,比王振那个中看不中用的强多了。
奈何,皇帝不喜欢他。
这一点,不止曹吉祥惋惜,潘筠也很为他惋惜。
小皇帝但凡换一个太监喜欢,她便是不支持,也不至于这麽反对。
宫里质量优良的太监还是不少的,就是太以皇帝为尊了,为了讨皇帝欢心,不得不依附王振。
「曹大人,您设身处地的想,您要是从小家境不差,父母疼爱,有妻有子,读书识字,又高中秀才,你还会入宫吗?」
曹吉祥沉默,而沉默就是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