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选择他家的绸缎。
哼,他没资格出海,难道他的货就卖不出去了吗?
吴东家热情的给锦衣卫解说他家绸缎的好处。
锦衣卫越来越心动,他转身去找同袍,不多会儿,七八个锦衣卫一起凑过来,大家凑了凑,最后凑出八十多两银子。
吴东家立即挑选最鲜艳的绸缎给他们,还一脸肉疼的多拿了两匹:「我给大人们凑个整,三十匹!大人们到了倭国,凡有看上这绸缎的,还请多提几句福州绸缎庄。」
「你是福州的?」
「是啊,小的听说潘道长的船要出海了,当即紧赶慢赶的赶来,虽说是福州的,但福州距离泉州也不远,将来海船不管从福州出去,还是泉州出去,小的绸缎都可以送到。」
吴东家拿出油布,细细地给他们包好,还教他们这绸缎在海上保存的注意事项。
作为布料,它最怕的就是水丶火和污渍,吴东家对怎样保护布料很有经验,他不仅给他们包好捆好,怕他们不记得注意事项,还把它写在纸上塞给他们,一再叮嘱:「一定要完好的带到倭国啊。」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带去的是啥稀世珍宝呢。
吴东家生怕他们带不好,直到锦衣卫们扛着绸缎上船,他才依依不舍的收回目光,然后立即朝还没来得及上船的人吆喝起来。
不过大多数上船的人都提前准备好了东西。
毕竟,除了曹吉祥带来的那群人外,其他人早就知道自己能上船了。
带什麽东西去,目标是什麽,他们早熟记于心。
所以绸缎这种大物件很难在这里卖出去,可小东西就很受欢迎。
常州的梳篦,附近名不经传的茶叶,还有景德镇好看的小瓷,都被人以十几文丶几十文的价格出售。
早已经掏空钱袋的众人几两银子掏不出来,但几十文还是可以的。
大家又零零碎碎添加了一些东西,陆续上船。
潘筠带着曹吉祥逛了一圈,让他见识了一下海贸的受欢迎程度,乐滋滋的道:「怎样,民间商贸很有活力吧?」
曹吉祥颔首:「是很有活力,他们纳税了吗?」
潘筠瞥了他一眼道:「曹大人,你要想收他们的税最简单不过,看到没有,这一片,还有那一片,全都建成商铺丶仓库,等以后海禁大开,这一片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国库赚钱。」
知府正巧走过来和他们打招呼,闻言剧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