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四夷宾服,天下安定,仁宗昭皇帝亦朝无废事,为政开明,先帝亦是文治武功,难道,陈尚书觉得,太皇太后和陛下让我大明积弊了?」
陈循胆子不大,才激起的勇气被王振打击得散了大半,他只能跪下请罪:「臣并无此意,只是此时国库空虚,臣常想,若国库再丰盈些,国力再强盛些,下次再遇天灾,便可早早拨下赈济钱粮,使百姓不再受饥寒之苦。」
他顿了顿,咬牙认错:「臣不擅军事,或许想错了,倭国的确国小位卑,或许不敢来犯,但大明银荒是实打实的,陛下,还请开海禁,前往倭国开矿。」
「不止,还请陛下与倭国国书,正式开通两国海港对接,」鸿胪寺少卿杨善出列,郑重道:「我大明愿以重金购买银山……」
「购买?」将军蒋贵忍不住道:「杨大人,你脑子坏掉了?」
杨善:……
他一脸严肃道:「陛下,我大明泱泱大国,岂能行宵小之行?还请陛下组建使团前往倭国购山,并命倭国对去年倭寇屠村一事做出交代。」
蒋贵大声嚷道:「你让他们给出交代,他们就给了?要我说,不必谈这些,直接打过去,至于银山,我们先派人过去采矿,若他们不从,直接打下来。」
杨善:「失了大国风范……」
最后,上书房的朝会是以文武两派官员问候彼此十八代祖宗结束的,因为他们骂得太脏,加上又有新的提议,新的问题出现,让皇帝心累不已,好几天都不想讨论这件事。
皇帝怠政,这件事就暂时被搁置,还是锦衣卫的一封秘密报告让他重新想起那天的朝会。
虽然心累,皇帝却不得不做出选择了:「宣内阁和鸿胪寺丶户部丶兵部和工部的人过来议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