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何其有幸,成为了这场伟大胜利的,见证者。
飞跃厂职工大会上的那一把火,被江彻烧得又旺又猛。
“飞跃加油”这句口号,像是长了脚,一夜之间,从露天广场传遍了厂区的每一个角落。它被刷在车间的墙壁上,印在黑板报的页眉,成了工人们见面时,替代了“吃了吗”的新问候语。
沉寂了太久的工厂,像一锅猛然烧开的水,到处都蒸腾着滚烫的热气。
研发部那间临时改造的会议室,成了全厂最核心的“锅炉房”。江彻、周厂长,还有被破格提拔为“外形设计师”的马小军,带着十几个老技术员,几乎把家都搬了进来。墙上挂满了各种设计图纸和电路板结构图,桌上散落着从日本和荷兰寄来的,带着外文说明书的样品。
“不行,东芝这块s-88处理芯片的针脚定义,和飞利浦显像管的驱动板接口,有三个点位不兼容!”一个戴着老花镜的工程师,指着图纸,急得直拍大腿。
“能不能飞线?从旁边绕一下?”另一个提议。
“不行!高频信号,飞线会产生干扰,图像上全是雪花点!”
马小军在旁边听得一头雾水,但他负责的部分,却做得一丝不苟。他正带着两个年轻徒弟,用油泥捏着电视机外壳的最终模型。为了实现江彻图纸上那个优雅的“月牙形”底座,他们已经失败了七次。那道弧线,差一分则呆板,多一分则轻浮,极难把握。
江彻端着搪瓷缸子,在屋里来回踱步,脑子里飞速运转。他前世没搞过硬件,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他知道,这种技术壁垒,靠硬闯是不行的。
他走到那几个愁眉苦脸的老工程师面前,用铅笔在图纸上画了一个小小的方框。“我们能不能,在这里,加一个转接芯片?专门负责信号匹配。就好像翻译一样,让说日本话的和说荷兰话的,能听懂对方在说什么。”
“翻译?”几个老工程师愣住了,随即眼睛一亮。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加一块逻辑门阵列,重新编译一下信号协议!”
“这个方案可行!就是......我们厂里没这种人才,能设计这玩意的,起码得是交大的教授!”
“人才,可以请。”江-彻把铅笔放下,“周厂长,您在沪上电子行业人脉广,这件事,就拜托您了。钱不是问题,姿态要放低,把人给我请到厂里来。”
周厂长重重地点了点头,花白的头发下,那双眼睛里重新燃起了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