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啊,江老弟,你可千万别往那火坑里跳!”王海一脸真诚地劝道。
江彻听完,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说道:“多谢王哥提醒,我心里有数。”
王海看他这样子,就知道自己的话他没听进去,只能在心里暗暗摇头,这年轻人,还是太气盛了。
离开供销社,江彻并没有被王海的话吓退。
别人看到的是困难重重,他看到的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产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在这个年代,这些确实是大麻烦。
但江彻清楚记得,前世大约也就是这一两年,国家为了搞活经济,会陆续出台一系列关于盘活国有闲置资产、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
到时候,这些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新的政策春风下,都会有解决的窗口期。
而他,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时间差。
他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摊开一张大纸,开始仔细梳理王海透露的信息,以及他自己的一些记忆。
那铺面最早属于谁?后来怎么几经易手的?现在主要的产权方是哪几家?他们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江彻的脑子飞速运转,前世的经验和今生的信息在他脑海中交织碰撞。
他甚至还找出最近几个月的《人民日报》和省报,仔细研读上面的政策风向和社论文章。
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文件下来,但字里行间,已经能嗅到一丝松动的气息。
“时机,就快到了。”江彻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
接下来的几天,江彻没有急着去联系铺面的相关单位,而是先通过县城里那些“包打听”,花了一些钱,搜集了关于那个“鬼铺子”更详尽的资料。
很快,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铺面最早是解放前一个大户人家的祖产,解放后被收归国有,划给了县食品公司。
后来食品公司效益不好,又抵押给了县合作银行一部分。
再后来,县里成立了一个什么联合办公室,也在这铺面里办公过一段时间,留下了些不清不楚的占用关系。
目前,对这个铺面声称拥有权益的主要有三方:县食品公司(虽然名存实亡,但编制还在),县合作银行(现在的农业银行前身),以及县政府的一个后勤部门(继承了那个联合办公室的烂摊子)。
江彻仔细分析了这三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