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他们花白的发丝,
看着他们脚上老旧的鞋子,
谁又能说他们迟了?
“不……”
潘亿年摇了摇头,语气坚定无比,“你们没有迟,你们永远都没有迟,迟了的是我们……”
“是我们生得太迟,没能赶上那一场血战;”
“是我们发现得太迟,让你们承受了一切;”
“是我们醒悟得太迟,让你们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和委屈……”
“迟得,是我们……”
潘亿年的声音阵阵发颤,却铿锵有力。
旁人意识到了什么,认出了这些人的身份,却也没有认出这些人的身份。
看这些人的装扮,旁人只知道这些人是抗战老兵,却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一支部队。
看着唏嘘感慨、热泪盈眶的抗战老兵,看着旁边迷茫的华仔粉丝和南大师生,潘亿年一咬牙,转身回到了舞台上,右手拿着话筒,左手指向那些老兵的方向,用尽全身力气说道: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你们,知道他们来自哪吗?”
“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不幸。”
“因为,我们永远都无法想象,一个国家到了何种绝境,才会让一群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孩子上战场。”
“7000余名娃娃兵,拿着比自己还高的枪上战场,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又是何其的悲壮。”
“而这一幕,就发生在1944年的松山战役。”
“那里有国内最悲壮的烈士陵园。”
“如果有一天,你们能去那个地方,请低头致敬。”
“因为,他们牺牲时,最大的不超过15岁,最小的年仅9岁,他们经历的就是抗战史上最惨烈的松山战役。”
“无数将士倒在了冲锋路上。”
“松山山头,血流成河。”
“远征军伤亡惨烈。”
“那一刻,国家和民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那一刻,7000多名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娃娃兵,应征入伍。”
“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毅然走上战场。”
“他们大多都是孤儿,父母在抗战初期就牺牲了。作为烈士家属,跟随部队四处漂泊。”
“如果是现在,以他们的年纪,本应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或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