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
\n
要知道在19世纪50年代,伟大的雨果先生凭借写作成为大富豪与“法兰西的良心”之后,这条赛道就开始变得异常拥挤。
\n
每一份报纸、每个出版商都能收到大量的投稿,每份投稿背后,都是一个野心勃勃,想要成为下一个雨果或者巴尔扎克的年轻人。
\n
按照《费加罗报》主编的一句刻薄的话形容就是:“比公共厕所里的苍蝇还要多!”
\n
所以不用想,莱昂纳尔原身投出的那些稿件,和其他绝大部分稿件一样,被静静地堆在报社、出版社的角落里,等积累到一定数量,便统一扔掉。
\n
这点倒是和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中国文坛差不多。
\n
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年轻作家想要熬出头,途径无非几个——
\n
如果法兰西还在帝国时代,最佳捷径是参加法兰西文学院举办的诗歌大赛,写一首让某个皇帝高兴的颂圣诗,那就能获得跻身文坛的机会。
\n
当然还有一条每个时代通用的路子,那就是:混圈子。
\n
先从地方文坛混起,在小报纸上发表一些蹩脚的诗歌、小说,然后给大作家写信拍马屁并附上自己的作品,如果能得到肯定、赞扬的回信,那就可以拿着这封回信出没在报社、出版社老板的办公室里。
\n
当然,如果能成为大作家的学生,或者干脆就是跟班就更好了,总能找到机会让他们推荐推荐。
\n
此外先从记者做起,在出版业积累名声和人脉之后,再选择成为作家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n
但无论哪条路子,莱昂纳尔的原身显然都没有积累任何这方面的经验与社交关系,只会傻乎乎地写过时的文章,希冀有一天奇迹能够出现。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