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花看着她们熟练很多,又有徐良在一边照应。
她就跑出去找了个电话,给了五块钱,联系上了大进制衣厂,托付销售科的熟人帮忙买一批羊绒衫和长围巾过来。
毕竟进十一月了,天上没有落雪,但早晚也很凉,喇叭裤和牛仔服都穿不了几天。
但里面加上羊绒衫,外边围上长围巾,不但保暖,又漂亮时髦几分。
至于款式,制衣厂销售科的眼光当然错不了。
这么点东西,不至于发车皮,邮政加急大包就行!
制衣厂销售科当然是一万个愿意,因为他们也正想找吴桂花呢。
电影在他们那里上映,比滨市还早几天,喇叭裤的商机,他们怎么会发现不了。
只要生产就一定会赚钱,但他们和吴桂花签了合同,写的清清楚楚,不能随便使用喇叭裤设计图纸啊!
于是,两边一商量,吴桂花要的五百条围巾和五百件羊绒衫只收四千块,剩下的四千就用来买断设计图纸!
大进制衣厂是真用心了,居然找了开往滨市的货车帮忙,两天后,围巾和羊绒衫就到了吴桂花手里。
吴桂花正好给姑娘们分组呢,李兰和比较泼辣活泼的赵桂琴、刘小红一组,放在电影院这里继续摆摊。
吴桂花则亲自带着内向一些的曹丽红和王淑云一组,准备担任流动摊位,早中晚堵三大国营厂的家属区门口,其余时间就去秋林和中央大街。
而徐良作为机动力量,随时负责送货,支援两组。
突然接到大进送来的羊毛衫和围巾,吴桂花高兴坏了,打电话过去感谢之后,就给姑娘们又一人配了一套。
王淑云几个喜欢又不好意思,坚持要给钱。
吴桂花喜欢喜欢姑娘们有分寸,就大手一挥。
“行,听你们的,阿姨收你们一个进货价,最后从你们的提成里扣。”
姑娘们抱着新衣服欢呼。
皆大欢喜!
分组之后,每天的销量开会翻倍,赚钱真是像流水。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李兰几个旷课太多,被老师叫去谈话了。
姑娘们聚在一起商量了很久,最后抱着她们的设计图本又找到了老师。
她们认真说明最近一段儿的收获,包括对未来服饰变化的设想,最后重点提出了她们的想法。
她们看重学校的教导,但也希望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老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