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的威力太大了,半个月功夫,就把苞米秸秆晒成了金黄色,苞米棒子也吹着秋风,欢快摇荡。
老钟叔抄着嘶哑的嗓子,挥舞着手里的镰刀,带着村里老少开了个动员大会,为秋收做了万全准备。
一年的辛苦,最重要的就是抢收了。
万一老天爷不对心思,下几场雨,或者干脆落雪早半个月,损失几成粮食,全村就要半饱半饿挨半年。
这个时候,全村上下除了瘫痪不能动的,就是五六岁孩子都要跟着下地。
拴柱儿不能跑城里了,周婶子也要赶回来干活儿。
吴桂花索性把包子店关门一周,因为提前通知,食客们也没谁抱怨。
毕竟他们很多人也要请假回家去帮忙!
碰巧,徐良在南边打电话回来,之前定下的衣服都做好了。
吴桂花就准备再出门一趟,但逃避劳动的名头可不好,她就想了个主意。
秋收之后,面对全村收山货!
干蘑菇,鲜蘑菇,木耳,核桃、榛子和松子,都可以送到吴家换馒头包子或者粮食。
全村当时就沸腾了,要知道这些东西,漫山遍野,只要肯吃辛苦背下山,几乎不要本钱。而且家家吃了多少年,也不觉得稀罕了。
如果全家人出动,上山抢个几百斤回来,不用多,只要换回四五十斤粮食,也够全家吃一个月了。
于是,吴桂花借口去外省找山货销路,就顺顺利利出了门。
火车上三天两夜的折磨,因为没有徐良在一边,吴桂花还算轻松,偶尔找到机会就进空间吃点儿东西,简单洗个澡,所以到广省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干净又精神。
徐良等在站台上,脖子抻的老长。
留在广省大半个月,让他迅速蜕变成了半个本地人,一件花衬衫,配了个墨镜,开口就是热情的“雷猴”啊!
吴桂花笑的不行,一巴掌拍过去,把徐良也拍笑了。
两人吃了饭,然后就去了制衣厂。
将近一万件衣服,制衣厂也是早晚赶工,但质量件件合格,没有一点儿敷衍。
吴桂花抽查了几件,见线头都剪的干干净净,就更满意了。
她痛快付了尾款,就嘱咐徐良带着货车,把所有打包好的衣服送去了之前租好的仓库。
然后,徐良领路,吴桂花又把手里剩下的几千块拿出一大半,都换成了墨镜和花衬衫。
徐良虽然有些习惯姐姐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