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且还给她指了一个最大的票证贩子!
吴桂花拿了十块钱,买了二十斤油的油票,几乎把票贩子的存货包圆儿了。
她小心翼翼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儿,见所有人都是简单遮掩了一下头脸,神色真的没什么担心模样。
吴桂花悄悄挺直了脊背,放心大胆买买买。
票贩子的副食票又被她包圆儿了一次,以后可以继续去百货大楼采买调料。
新编的柳条筐子买十个,白棉布来两匹,回家裁剪好,用来装包子,看着干净整齐。
新高粮杆子穿的盖帘子也来五个,平时盖面盆,或者摆放包子都方便。
锅碗瓢盆也要多买一些。
木头水桶居然有带盖子的,简直是为装空间井水定制,必须买两个……
吴桂花扛着大堆东西出黑市的时候,人人都忍不住多看一眼。
这一毛的进门费花的真值!
春风暖,一直是春耕的重要信号!
南大洼的父老乡亲们可不知道,年底时候,安徽就会有人壮着胆子瓜分集体土地,然后得到了一个大丰收,彻底实现温饱。
老钟叔也扔下吴家打好的厢房地基,带着吴大勇和各个小队长,在田间地头穿梭,忙个不停。
去年秋天留下的苞米茬子要刨出来,敲去土块,晾晒干了做柴火。
早早就送到田里的粪堆要沤肥,要扬撒开。
每一块地都要重新翻一遍,起垄,等着天气再暖和一些,就开始刨坑点籽!
各家老爷们儿累的甩开厚重的棉袄,扛着镐头耙子,三五个一伙儿凑一起,干的热火朝天。
一家人吃饱的希望,都需要他们用汗水浇灌,一点儿不能作假。
土地是最老实本分,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
无论哪一个环节偷了懒,秋天的收获也会偷懒!
吴桂花骑着三轮车从县城回来,被一群负责烧荒的大娘婶子们拦在了土路边。
今天吹的风向不对,大娘婶子们吹了一脸黑灰,各个好像在阎王殿做临时工一样。
“桂花,桂花!你回来了,这是在哪里又买了这么多东西啊?”
“就是,这要花不少钱吧?”
“怎么买了这么多家伙事儿,家里做饭用不了吧?”
吴桂花扯下头巾子,抹一把脑门儿的汗珠子,又翻出车厢底下的筐子。
“我在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