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民心里还记挂着她之前提到的产能计划书,便把她们往国营饭店引:
“邱正和江海涛提前过来点菜,怕是等急了,我们赶紧进去吧。”
“今天我们边聚边讨论,明天再叫技术员,有些事人多了不方便。”
她从善如流点头,跟着进了包厢。
邱正和江海涛叫了一桌子菜热情招呼,只是刚落座,江海涛就迫不及待地问她:
“嫂子,你那天说的点子,实在勾得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你能不能现在就给我们说说?”
她也不卖关子,拿出计划书:
“你们先看看,做多做少都一样拿工资,磨洋工是必然的,加入适当的激励制度就不同了。”
其实她写的计划也不是什么宝典,不过就是十几年后随处可见的激励制度,奖金、先进个人,用金钱和荣誉调动积极性。
但也足以让这些解放后出生的人眼前一亮。
江海涛激动过后,搓着手提出疑问:
“嫂子,这制度好是好,但上面没有给这块拨款,突然多出一项长期的计划外支出,只怕不太好操作。”
洛千予示意他往后面翻:
“计划书还没看完,你着急什么?补充计划的激励制度,二位先看完。”
两人又‘唰唰’翻到后面,然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发现惊喜。
洛千予看他们的表情,笑道:
“大家应该都钓过鱼吧?有经验的钓鱼佬,都是先打窝,再下钩子和鱼饵。”
“你们可以自己计算,目前车间工人的车间人数,调动积极性,能提高多少产能。”
“补充计划是否有余力做,二位应该比我更清楚。”
“上面给你们放权,其中可自由操作的空间很大,大可以从补充计划创收中拨出一小块利润发给职工。”
说着也不再卖关子,把提前画好的设计图丢出来。
“海涛你们厂主要生产五金、普通农具、锅这些小件,大型农具有农机厂生产,锅具类也没有绝对优势。”
“卫民你们生产衣料及床上用品,应该也发现,纺织品市场风向在跟着潮流变化。”
“想必二位也注意到再往前发展,目前的产品定位都有问题,难以盈利。”
她仔细想过,在大规模下岗潮来临之前,多数厂已经难以维持。
各行为飞速发展的时代,产品、管理跟不上,倒闭是必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