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京城,皇城根儿下,一处原本属于内务府、积年闲置的旧仓院,一夜之间,被挂上了崭新的匾额。
匾额黑底金字,龙飞凤舞,正是御笔亲书的大周宝钞提举司七个大字。
这里,便是贾环的衙门,他权倾朝野的。
没有盛大的开府仪式,没有百官的道贺。
整个衙门,除了几十名从工部和户部调拨来的、战战兢兢的老吏和书办,便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身如标枪,时刻立在贾环身侧的护卫卫七。
另一个,便是新任的、年仅十四岁、品秩正三品的提举使贾环。
贾环对这处简陋的衙门没有丝毫在意。
他要的不是排场,是效率。
开衙的第一天,他没有说一句场面话,只是将所有人召集到空旷的院中,下达了三条命令。
第一,将所有旧有的桌椅柜子全部搬出,换成统一规格的长条桌,仿照后世流水线的模式,设立卷宗录入、数据核算、图表绘制、沙盘推演四个区域,让工作流程一目了然。
第二,向司天监借调京城及大周十三省最精确的舆图,悬挂于正堂。
向工部索要所有水利、漕运、官道的工程图纸。
向户部索要近二十年的税赋、人口、灾变记录。
他要建立的,是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最完整的大数据中心。
第三,薪俸。
所有调拨来此的官吏,薪俸在原有基础上,翻倍。
但,实行末位革退制。
每月底,将由贾环亲自考核,办事效率最低、出错最多的三人,立时辞退,永不叙用。
这三条命令,如三颗惊雷,在这些混了一辈子日子的老油条中间炸响。
他们看着那个面容稚嫩,眼神却比千年寒冰还要冷的少年长官,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感到了一股源于骨髓的恐惧。
他们知道,这里,不是养老的闲差,而是一个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的修罗场。
与宝钞提举司这边雷厉风行的紧张气氛截然相反,内阁之中,气氛压抑得仿佛要凝固。
首辅大学士张廷玉,须发皆白,此刻一张老脸却涨得通红。
他手中的狼毫笔,因为主人的愤怒,笔杆竟发出了咯吱的轻响。
荒唐!简直是旷古未闻的荒唐!
张廷玉猛地将笔拍在桌上,墨汁四溅,一个黄口小儿,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