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盆有盆心,重物有重心。当二心归一,合于中轴,则安如泰山。若二心分离,偏离中轴,则危如累卵。
他指着图上的盆,用朱砂笔在盆的几何中心点了一个点:儿子斗胆,将此物之本心,称之为‘形心’,即其形状之中心。
随即,他又在代表重物的地方点了一个点:将此重物之本心,称之为‘力心’,即其力量之源头。
而水之托力,亦有其心,儿子称之为‘浮心’。船行安稳的秘诀,就在于让这‘力心’与‘浮心’,永远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一旦‘力心’因货物摆放不当而偏移,脱离了‘浮心’的支撑,船体便会产生一股回正之力,或是......倾覆之力!
贾环的声音在安静的书房内回响,清晰而有力。
贾政已经完全被吸引了。
他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什么形心、力心、浮心,闻所未闻,但他能感觉到,这背后是一套完整而严密的逻辑!
贾环不是在空谈玄学,而是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解构一个具体的物理世界!
这......
这简直是开天辟地般的学问!
贾环见父亲已经入神,便继续深入:那些船工之困,就在于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凭经验装货,却不知其内在的‘衡’理。儿子不才,只是用了一点粗浅的算学之法,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寻心之法’。
他飞快地在纸上画出船的横截面,用网格标注,再列出简单的公式。
将船体简化为几何之形,将货物视为不同重量的方块。通过计算每个方块的‘力心’位置及其重量,便可得出一个总的‘力心’。再根据船体排开水的体积,算出‘浮心’的位置。只要在装船前,依照此法,在沙盘上略作推演,便能找出最佳的货物配载之法,使得‘力心’最低,‘浮心’最稳,纵遇风浪,亦能安然无恙。
此法,儿子称之为‘度衡之术’。
当-->>贾环落下最后一笔,整个书房陷入了长久的死寂。
贾政怔怔地看着那张画满了图形和符号的纸,他那颗被四书五经浸润了一辈子的脑袋,此刻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
他一直以为,算学只是商贾小吏之末技,上不得台面。
可今天,这个他最鄙夷的庶子,却用这末技,解构了《易经》中的至理,并将其化为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经世致用之学!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格物致知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