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头发束得一丝不苟,一张脸也收拾得清爽利落。
整个人站在那里,虽然身形依旧瘦弱,但腰杆挺得笔直,那双眼睛平静无波,扫视全场时,竟没有了平日的畏缩与怨毒。
一时间,院内的笑语声都静了下来。
呦,我当是谁呢。这不是环老三吗
王熙凤最先反应过来,丹凤眼一挑,语带讥讽,怎么着,闻着我们这儿的墨香,也想来凑个趣儿,学做斯文人了
贾宝玉更是直接皱起了眉头,拿帕子在鼻子前扇了扇,仿佛闻到了什么浊气,扭头对身边的袭人抱怨道:好端端的景致,怎么把他给招来了,真是晦气。
贾环对这些尖酸刻薄之充耳不闻,他径直走到探春面前,不卑不亢地躬身一礼:多谢三姐姐相邀。
探春心中暗自点头,光是这份气度,就已非吴下阿蒙。
她笑道:自家兄妹,何须多礼。今日诗社咏菊,你既然来了,便也作一首。李纨大嫂子做评判,最是公允的。
此一出,众人更是哗然。
他
迎春身边的丫头忍不住窃笑出声,他认得全字儿吗
惜春更是低头摆弄着自己的衣角,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唯有薛宝钗和林黛玉,反应与众不同。
宝钗依旧是那副温婉贤淑的样子,但她的目光在贾环和探春之间转了一圈,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她明白,探春绝不会无的放矢,今天这事,怕是有些看头。
而林黛玉,则用那双烟波笼罩的秋水眼,带着审视和一丝天然的刻薄,上下打量着贾环。
她素来瞧不起贾环的为人,更鄙夷赵姨娘的粗鄙,在她看来,这等污浊环境里,断然长不出什么好苗子。
李纨这位稻香老农有些为难,但见探春坚持,也不好驳了她的面子,只得温和地说道:既如此,那便依三姑娘的意思。今日的题目是‘访菊’,不拘体裁,只求意境。不知哪位先来
宝钗微微一笑,谦让道:我才疏学浅,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
说着,便吟了一首七律:抱蕊凝香隐翠丛,东篱佳节待秋风。尘心洗尽归恬淡,物性宜然入画中。不与群芳争艳色,偏随高士傲西风。世人若解其中味,何必当初怨落红。
这首诗中正平和,雍容大度-->>,尽显她大家闺秀的风范,暗含劝诫之意,众人听了皆点头称赞。
接着便是黛玉。
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