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人,才谈得上安定万民、开创未来;没人,匡扶汉室便是一句空谈。
正如诸葛亮与田丰辩论时所言:社稷之根本在‘道’而不在‘器’!道者,人心也。人心不灭,则社稷根本永存。
刘备还在深思。
牵招却已震撼不已。
张燕和公孙续侵扰诸县,诸葛亮想的是直接将黑山诸帅及其麾下百姓全部收服,以立民望;牵招想的仅仅只是屯兵震慑,以免冀州士民再受战火。
高下立判。
牵招许久未返回邺城,不知道如今的诸葛亮在邺城的名头,亦不知道诸葛亮过往功绩,遂将目光看向刘备,面有询问之意。
“子经乃我刎颈之交,我便实话实说了。”刘备也自诸葛亮的分析中领会到了要义,转对牵招道:“我欲成大事,立大业,子经可愿助我?”
牵招心头震惊更甚。
其实在方才刘备与诸葛亮的谈话中,牵招就隐约听出了不对劲,但由不敢肯定。
而此刻,刘备直言大志,证实了牵招的猜测。
“那大将军.”牵招是袁绍征辟的从事,对牵招有恩义而无仇怨,即便是刘备相邀,牵招亦不免迟疑。
牵招为人最重恩义。
昔年十常侍之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与乐隐门生史路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收敛乐隐尸身,载其还乡。中途遇到山贼截道,史路等人四散逃走,唯有牵招垂泪恳求,最后连山贼都被牵招的义气感动,放其离去。
可见一斑。
刘备亦知牵招为人,故而也不愿欺瞒牵招,如实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