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到路边,抿了抿嘴唇,说道:“是叔教的,得说出来,不能憋着,小远侯的事儿,郑大筒和刘金霞也都知道些。”崔桂英埋怨道:“知会他们一声,保个密也就是了。”李维汉摇摇头:“就算大人能知道保密,孩子们能保住秘不说漏嘴么?”“这……”李维汉长舒一口气,说道:“叔说,最好的保密方法,就是把秘密当众说出来。”……村里人几乎都去大胡子家鱼塘看热闹了,李追远没去,他躺在床上实在睡不着,就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屋外坝子上,望着远处的农田。过了一会儿,洗好碗的姐姐英子也出来了,她先搬出一张四方凳,上面摆着文具和书本作业,自己则坐在小凳上,简易的书桌就这样构成了,台灯则是今儿个明媚的太阳。英子的父母对她的学习没怎么上心过,但也从未讲过“女伢儿上学没用”“不如早点嫁人”“找关系进个纺织厂挣钱”这类的话。学期前该交学费就给学费,平时资料费什么的,不用羞怯,也不用有啥负罪感,都是正常开口要。可凡事就怕对比,相较于村儿里其她女孩家,英子父母这种纯放养不关心的,反而成了重视女儿教育的典范。英子知道,这是受自己小姑李兰的影响。当初的小姑就是靠读书,一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爷爷奶奶的骄傲,就连自己父亲叔伯们,每次对外人提起小姑时,也都不自觉挺起胸膛,与有荣焉。不过英子的学习成绩只能算中游,哪怕她确实很努力没有懈怠;爷爷奶奶当年当然不可能去故意牺牲儿子只供闺女,实在是自己父亲叔伯们脑子真的读不进去书。这不由让她怀疑,难道老李家的脑子,全给了小姑?起初,这个想法只是有而已,并不强烈,直到小远侯被送到这里来的第二天,略显拘谨的他坐在自己旁边,当自己面对一道数学题久久没有头绪时,耳畔小声传来一句:“根号3。”后来,英子有不会的题,都来让李追远做,英子还发现,小远侯几乎不用思考,眼睛扫一下题就能说出答案。可能对他来说,最大的麻烦源自于还要写出解题过程,否则他这个愚笨姐姐看不懂!要知道,她可是已经上高一了。英子问过他在京里上的什么学,李追远回答:少年班。英子下意识把“少年班”理解成了小学,心里感慨:不愧是首都的小学生,课纲居然这么超前。李追远就这么发着呆,偶尔回过神帮姐姐写个题,然后继续发呆。感知到有笔帽在轻戳自己,李追远转过头想看题,却看见姐姐又指了指坝子西侧,那里有个台阶,台阶下站着个身穿碎花裙的小女孩。是翠翠,刘金霞的孙女,她怯生生地站在那里,不敢上来。英子对李追远皱了皱眉,示意不要搭理她。放以往她就直接开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