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每年会组织建设一个基建项目,每半年会开展一次问题民主协商会和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帮扶的范围,几乎涵盖了泉海沟的方方面面。
到了现在,他们跟泉海沟的村党支部密切配合,协调自己部队和地方解决资金问题,陆续投资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修建了直通村里的马路,曾经进村只能靠走、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崎嶇山路不见了,村里的“蓝天渠”开凿贯通,雨季雨水倒灌的问题解决了,联合科技局邀请农业专家教授栽种和养殖技术,村民们的钱袋子陆陆续续地也有了底,而在去年“蓝天希望小学”的落成,也终於让第四旅对村民们兑现了“孩子们上学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战区按照部队给任务,落实到第四旅內部,在“脱贫摘帽”的整体方针政策下,他们又按不同的责任领域,將扶持工作落实到了不同的队伍。
比如歼击大队,他们对口支援的单位就是“蓝天希望小学”。
坐在车里,霍棠打开窗户看看盘山道上全部来自他们营区的浩荡车队,觉得很新奇。
她上学那会儿学校组织过针对贫困县和希望小学的捐款捐物,但自己作为歼击大队官兵代表来到对口支援的村子开展帮扶工作,这还是第一次。
不只是她,坐在旁边的秦知夏和左旋,也一样是第一次。
就是因为没经歷过,沈驍才让孟凯歌带著新入队的三个人过来“见见世面”,好让他们对训练之外队里的工作有个更深的了解。
“队长怕整天训练把你们脑子训傻了,”坐在霍棠前面的秦天扬看她开了窗户,回过头跟她们说:“每年三月营区各部门对泉海沟的集体慰问,別的队不知道,反正我们这边都是会让新人过来的,一直都是老带新的组合。”
坐在霍棠旁边的秦知夏一路都在好奇地往外面张望,“现在看著这地方,搞乡村游的条件都有了,实在不像你昨天跟我形容的那样。”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