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二、新生儿交流方面
\n
新生儿对话语、亮光、温度,以及母体身上未感受到的变化很敏感,声音与气味的变化会引起他的猜测。
\n
哭泣是新生儿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不同的哭泣声表达着不同的诉求,比如饥饿、寒冷、潮湿、劳累、刺激过度等。父母要注意区分新生儿哭泣的差别,对不同声音给予不同回应,使新生儿得到最初的安全感与信任感,这一系列行为主要以听觉为媒介来实现的。
\n
因此,父母必须要对听觉知识有所了解,知道了传到耳朵里的各种声音是怎么形成能量潮的,这样才会科学地对嗅觉、味觉、触觉、肤觉、前庭觉、动觉、痛觉等要素采取行动,为新生儿语言交流的发展打好基础。
\n
1、物理声音
\n
(1)声音的心理维度
\n
声音的高低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由此我们有必要知晓音高、音响、音色对人的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
\n
1音高
\n
听觉的可受度是20/20,000赫兹,比如钢琴的音高是30-4000赫兹,低音是1.6-235赫兹。研究表明,音频(物理现实)与音高(心理效果)不是线性关系。在音频低时,只要频率增加一点点,就能引起音高的显著增高。在音频高时,频率提高很多,才能感到音高的差异。
\n
实际上,生活类似于钢琴声音模式的事件有很多,它们都是可觉察的心理物理学实例,比如“教育孩子不能用较大的声音”,就是谨防他的神经系统对你的高音形成恐惧感而引发屏弊式的条件反射,即只要你说话孩子大脑就会发出拒绝听的信号。
\n
2响度
\n
响度由振幅决定。正常情况下,声音80分贝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90分贝开始对听力造成损害。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