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第一、感觉知识方面
\n
1、感觉
\n
新生儿一出生就能听见或看见,这主要是感觉神经的功劳。韦伯常数中味道浓度是0.20,它是感觉信息中最高的,证明母亲抱孩子传递亲切语音的重要价值,其动作发出的味道认同,是新生儿建立家庭信任感的第一信号。
\n
2、视觉
\n
新生儿为什么出生几天后就能适应光线?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沿着冯特提出的“感觉和情感是复杂经验建立的基本过程”这个方向,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从物理事件(光波、声波等),到心理事件(视觉、听觉等)这一整体信息流的概况。初步对大脑神经组织的功能区域进行了定位,并认为视觉是最复杂的感觉。科学家对视觉的研究成果是:
\n
(1)人眼的工作原理近似于照相机。知晓视觉过程对促进眼晴发育具有现实意义。
\n
(2)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的主要作用是把光波转换为神经信号。科学能够告诉我们,眼晴最近的可视距离是10厘米,不要让新生儿盯着近物看,谨防眼疾过早发生,影响光波转为神经信号功能的发育。
\n
(3)科学家搞清了传向大脑的神经通路,多数视觉信息的最后指向是大脑枕叶被称为初级视皮质的区域,然而很多信息在离开视网膜到达视皮质之前,还要经过其它脑区。因此,科学家开始对“为什么新生儿出生的第8天就可盯住大约30厘米处的红色球体”、“为什么轻摇动拨浪鼓孩子会转头寻找声音来源”这类现象有所解释,这类研究对拓宽人类生存空间的价值不言而喻。
\n
(4)颜色视觉,科学家已能从阳光中区分出700万种颜色,多数人只能辨认极小的一部分(颜色是感觉对波长的描述)。天恩如光,人类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中隐秘的能量,还无法破解。
\n
(5)复杂视觉,观察颜色只是视觉应对复杂任务的很小部分。人类完整动作能力是视觉系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