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却发现,他们的症状并非疫病,而是中了蛊毒!
又是蛊!
先前的那场蛊虫风波尚未平息,新的波折又来了。
滇南府究竟在京中安插了多少探子,又用了多少蛊虫?
蛊虫入体,轻则损及元气,重则丧命,且蛊虫不同,症状也不同,但不论是什么蛊,都是害人的东西。
若朝臣大规模中蛊,则朝廷之政务无人料理,整个朝局都乱了套了。
若大量百姓中蛊,民间无人农耕,人口锐减,对于整个大齐朝来说,更是伤筋动骨的巨大创伤。
朝堂上下人心惶惶,百姓更甚,唯恐自己的吃食中也被下了蛊。
德丰帝大怒,下令全面彻查此事,务必要将潜藏在京城的滇南探子找出,绞杀殆尽。
眼下最要紧的是该如何救治中蛊的官员,以及如何识别蛊虫,防止中蛊。
毕竟,大家不可能永远都不吃饭,不喝水。
压力一下又给到了太医院的太医身上,他们焦头烂额,却毫无办法。
他们如法炮制,给那些中蛊之人解蛊,但方法却并非适用于每个人,有的人症状缓解,有的则毫无变化,反而加重了。
而德丰帝勒令他们拿出的辩驳蛊虫的法子,他们更是毫无头绪。
日日被德丰帝骂得狗血喷头,若非现在急需用人,只怕德丰帝便要下令把他们的官职给罢免了。
就在这时,有人向德丰帝举荐了一人。
“皇上,宁王此次前往闽南赈灾之时,寻到了一个游方女医,此女医书了得,在灾后的疫病防治中立下不小功劳,或许她对蛊毒的解法能有一些见解。”
德丰帝立马召来萧晏临,对他问起此事。
萧晏临如实回答,“确有此人。此医女自称家乡遭灾,家人无一幸存,她机缘巧合之下习得一身医术,自此开始四处游历,给穷人看病。但实情如何,儿臣未曾查证,不知其身份是否有问题。且她容貌被毁,十分丑陋,恐会污了圣颜。”
一般情况下,德丰帝不会随便任用来路不明之人,但眼下情况非同一般,事从权宜,也顾不上许多。
“朕是需要她来看病,又不是来选美,容貌丑陋有何关系?只要能把蛊毒解了便是。她若胆敢包藏祸心,朕定不饶她。”
当晚,赵书宁被传到了萧晏临的书房。
这一出戏,乃贼喊捉贼。
先派人下蛊,再举荐良医解蛊,事成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