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为头心,结成五心向天的姿势。
上清大洞经,並不同於前世诸多武侠小说之中的练功之法。
它並不解释將灵气在体內怎么运行,该走哪几条经脉,该如何拓宽打通经脉,如何提高吸收灵气的效率这些问题,相比於指南类型的功法,它的通篇內容都是和道家经典所联繫,旨在讲述天地之理,增加人对於天地,对於心的认识。
仅有两篇涉及修行之术,一是一篇导引术,而是一篇入定之术。
导引术,传授给未曾授籙者,通过一系列动作,运行人体內天生具有的气,与天地之间的气交感循环,以修行,导引术对於修习者的要求相对较低,只要姿势无谬误,持之以恆之下,自有成效。
未曾授籙之人,例如秋生文才,便是每日修习导引之术,平日里学习知识,直至修为渐渐深厚,方可被传授完整上清大洞经,得到真正的茅山派经义,以及另一修行法,入定法。
入定法修行的门槛很高,常人坐定一会便会杂念丛生心绪纷乱,更不必说入定,只有资质优秀或是修行有成者方可持之以恆。
此法以五心向天的打坐姿势,结合茅山派经义,与天地灵机交感,感悟宇宙之玄机。
余平摆出五心向天的姿势,静心凝神之下。
片刻便进入了某种“定”的状態。
人在闭上眼睛的时候,身体便会为人睁开名为感知的眼睛,声音,气味,心中的念头都会在此时被放大。
余平睁开了这双眼睛,他“看”到了一些神奇的玄奥的东西。
它们充盈於天地之间,像是一条静止的长河,每件事物,都是在这长河之中。
余平看见了自己,他就像是一个光人身上有著许许多多的孔窍,那些孔窍,它们冒著淡淡的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