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堆会说话的积木。“电池在树荫下温度28c,”他摸了摸车身的散热孔,604ah容量的续航还剩342公里,“比在高速上低4c,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果然耐温。”
\n
博物馆的宋代青白釉瓷枕刚映入眼帘,甘雨就屏住了呼吸。釉面反射的光线在展柜玻璃上流动,像月光淌过平静的江面。“这弧度跟你公交的头枕曲线几乎一致,”她指尖在平板上快速勾勒,淡蓝色的线条渐渐织出瓷枕与座椅的重叠图,“古人靠它解暑,咱们靠23度空调,倒都是应对暑热的智慧。”钟离先生俯身细看瓷枕底部的落款,怀表链垂在玻璃上,影子与瓷枕的纹样形成奇妙的对称。
\n
胡桃举着拍立得绕着展柜跑,红色裙摆扫过地面的防滑纹,带起串细碎的反光。“快看这张!”她把照片塞给阿黄,画面里瓷枕的釉色与中山公交的绿色涂装在闪光灯下交融,像幅被打翻的颜料盘。空和荧正对着明代的客家围屋模型讨论,指尖划过微缩的土墙时,突然发现它的夯土纹理与厦门金旅公交的涂装纹路惊人相似——都是时光沉淀的颗粒感。
\n
元代的青铜酒壶展台前,芙宁娜正对着壶嘴的弧度出神。“这流口的倾斜角度是15度,”她突然转头对阿黄笑,“跟你公交的雨刮器角度一样,既能挡雨又不挡视线。”王萱翻开《赣州文物志》核对,纸页上的“15度导流设计”字样旁,不知何时被胡桃贴了片客家围屋的瓦当碎片,纹路与壶身的缠枝莲纹如出一辙。
\n
离开博物馆时,自动前门的内摆门“咔嗒”轻响。阿黄望着台阶下的绿色公交,突然发现车身上的“中山公交”字样在阳光下泛着光,与博物馆门楣的“赣州博物馆”匾额形成奇妙的呼应。“去通天岩景区的路上有片荷花池,”他转动方向盘,哈曼卡顿音响里的《宋城往事》前奏响起,“比东湖的荷花晚开半个月,正好赶上盛花期。”
\n
车过章贡区的老街时,甘雨突然指着路边的老樟树。树干上的疤痕像幅天然的地图,与她平板上的公交路线图重叠成奇幻的图案。“这树龄有800年了,”她举着mate60rs拍特写,卫星模式下的树冠像朵绿色的云,“比武汉的古柏粗1.2米,树洞里还能塞进胡桃的拍立得相册。”胡桃果然钻进去试了试,红色裙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